火箭队这厢,成败得失之外,乌度卡这教练席上的运筹帷幄,也成了球迷们口诛笔伐的焦点。你说这季后赛,刀光剑影的时刻,一套滚瓜烂熟的轮换班底,浸淫得越久越瓷实。可火箭队这茬,常规赛里恨不得把十八般武艺都耍一遍,到了季后赛,陡然间变成八仙过海,这反差,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。
莫非是乌度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?断然不是。瞅瞅火箭队这牌面,后生可畏的,老谋深算的,各色人等一应俱全。但就是这“人多好办事”的优势,愣是没能开疆拓土。奏凯那场,给了霍勒迪区区几分钟,其他光景,板凳席上望眼欲穿。这骨干阵容,还是那几张熟脸。
这么说吧,火箭队禁区得分和篮板球,三场较量都力拔头筹,这“双塔奇谋”厥功至伟。申京和亚当斯,一个攻城拔寨,一个固若金汤,简直是内线铜墙铁壁。但纰漏也来了,替补席上的炮火显得捉襟见肘。前一场折戟沉沙,替补梯队直接折损了14分,这窟窿可不小喽。
小贾巴里·史密斯,这位后起之秀,能防守,能投篮,按理说该是替补席上的杀手锏。但近几场,出手次数凤毛麟角,感觉像是被点了穴。还有谢泼德和惠特摩尔,这两个名号,在季后赛里,闻所未闻。这不免让人狐疑,乌度卡葫芦里卖的什么药?
有人单刀直入问乌度卡,会不会给小史密斯更多戏份,或者索性启用谢泼德和惠特摩尔。乌度卡的答复,颇有些“四平八稳”的味道:“我们正在考量每一位干将”。这话外之音,说穿了就是“还在掂量,尚未定夺”。但他言之凿凿,双塔战术成效显著,日后还会继续沿用。
这番说辞,泄露了几个玄机。一是,火箭队还会主攻内线,仰仗申京和亚当斯继续发光发热。二是,乌度卡兴许察觉到了替补席火力不济的窘境,正在寻思变阵。
但症结也恰恰在此。一方面,坚持双塔战术,无可厚非,终归数据有目共睹。但另一方面,死守八人轮换,是不是有点过于惜墨如金了?篮球赛事,讲究的是出奇制胜。一套阵容打到底,容易被对手拿捏。德安东尼当年那支火箭队,之所以能与勇士队分庭抗礼,靠的就是兵精粮足,总有黑马横空出世。
单从数据来看,火箭队替补席输掉的14分,着实不容小觑。这不仅仅是14分的差池,更是球队整体精气神的体现。倘若替补席能挺身而出,分摊主力球员的重负,火箭队方能一往无前。
是以,G4生死攸关,火箭队真会改弦更张吗?乌度卡所谓的“考量每一位干将”,是肺腑之言,还是只是虚与委蛇?若真能将轮换班底扩充到九人抑或十人,给谢泼德、惠特摩尔、杰夫·格林这些骁将一些机会,没准真能柳暗花明。
范弗里特和杰伦格林,这两位后场发动机,近几场赛事的表现,委实让人提心吊胆。倘若他们持续萎靡不振,启用替补新人,或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功效。盖因,篮球赛事,有时就需要一些“鲇鱼效应”,搅动一下球队的活力。
诚然,变阵也意味着风险。启用新人,可能会出现配合生涩、经验欠奉等问题。但风险与机遇并存,不破不立,有时,大胆的革新,反而能带来惊喜。
当年德安东尼敢用九人轮换,是因为他笃信每个球员都有其价值。乌度卡手头的牌,并不亚于德安东尼,关键在于他是否敢于推陈出新,给更多球员用武之地。
眼下的境况是,火箭队已然到了千钧一发之际。与其墨守成规,不如放手一搏,给年轻人一个契机,或许就能迎来新的转机。而乌度卡,也需要拿出更多的胆略,佐证自己不仅仅是个战术执行者,更是个有远见的领航人。归根结底,在竞技体育的舞台上,求变,永远胜过因循守旧。
